• 這篇文章限定好友觀看。
    若您是好友,登入後即可閱讀。

原文是Clutter Busting Your Life。作者同時著有《擺脫雜亂》,(可能)是位整理師。

翻譯書,有著多餘的用字,侷限的遣詞,案例和說明交錯出現,還算好讀有內容。看到書中的伴侶為了物品的去留爭執吵架,我深深地為他們感到悲哀: 兩方都被物品控制了,都沒有懷疑自己的念頭。用《我需要你的愛,這是真的嗎?》裡的轉念方式來看,他們只要去找到自己的念頭「○○應該要丟掉那個魚標!」,然後發現這個念頭對應的現實幾乎不存在,再發現這個不可能成真的念頭造成了當事人的心煩意躁,就可以開始反轉這個念頭,可以變成「我應該要管好自己的物品」或「我應該更關心○○收藏魚標的原因」…等等,一些更符合現實的念頭。

書本有層次,講白了就是,《我需要你的愛,這是真的嗎?》這本書的層次比本書,還要高得多。(所我超愛高雄圖書館,它幫我省了太多太多書錢了)

這樣的書也是有可看之處,是打發時間的好物,是腦力耗盡時的讀物,看看別人的荒腔,想想自己的走板,慶幸自己斷捨離到現在,終於抵達了零物慾的階段,看書還是遠遠勝過滑手機,後者總是滑到最後什麼也沒吸收進去。

我們花了太多的時間在證明自己是對的,為了證明自己是對的,又得去證明對方是錯。What if we are ALL Right or ALL Wrong? 我們不就是因為很難證明誰對誰錯而膠著在這個地方嗎? 證明它的難度不是來自於我們的論述力缺乏,而是來自於證據的缺乏,這個世界這麼大,時間又那麼久遠,你堅持錯的事,未來其實有可能是錯的。捫心自問,幼時期的我們對未來或對長輩的認知,一直是正確的嗎? 沒有被青年時期的我們推翻了的嗎?

小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部落格收藏的是我近15年的人生,布尿布佔了一大部分,那些雖然很久以前就清掉了,但一想到它們啊,就湧上那段時期的甜蜜感,小孩小時候好可愛。另一方面,婚紗照卻令我難堪。我怎麼會作了這種選擇,真是蠢蛋、白痴、象牙塔裡的自閉症、目光如豆、自以為是、蠢到不行、虛榮!刪!刪!有什麼好留念的? 就刪了吧。抹掉那段記憶,沒有看到就想不起來了。


小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突然想起剛回高雄時的那段日子,住在四層樓的透天,一樓租給人當辦公大樓。現在回想起來都難過。

什麼勾起了那段回憶? 路邊躺著的狗? 和平路上老舊的建築? 是手機。本想輕鬆出門,但想到舞蹈課才四個學生,有手機還是比較妥當,就又返回家裡拿了它。回憶意外地湧了上來: 那個深夜,沒帶鑰匙和手機的D,在透天一樓呼喊著我的名字,希望我能下樓開門。

沒有門鈴嗎? 

好像是有的,若有,就是壞了,總之D叫天叫地都不靈,他氣呼呼地牽著狗走回他老家拿鑰匙。

小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叫「殺價市場」比較貼切,不管價錢有多麼合理、多麼划算,來客就是要殺。

我站在那裡,心理極端厭惡: 需要的就買,不需要的就不要買,市面上找不到這麼便宜的還嫌太貴所以不買的人,就是不需要啊!以下碎碎念幾件物品的遭遇,日後的我也許有新的想法。
1.「全新日本製長備炭料理筷」市面最低價要160元,妳得付運費才拿得到,我這裡只買80元,識貨就買走,不識貨就離開,別想用50元跟我換,老娘有的是志氣、家裡有的是空間,出來是分享,不是來討錢!
2.「用了4年sony錄音筆」市價全新2200元,我賣1000元,但在檯面一片混亂時,被摸走了。不怎麼心疼,只是不爽。家裡還有一支是二孩學英文時買的,用得較久、常摔、沒那支好,卻意外地留了下來。小偷摸走的那支是我之前背法時用的呢…它聽過法呢!也許是這樣就跟著別人走了吧。不免遺憾,但其實那支是賣不掉的,除非很賤很賤價,被摸走了也是一種安排,對方給我德呢。
3. 「全新豐髮髮膜30ml」「古典晶鑽髮飾」都是沒在用、全新的物品,包裝完整、說明標籤也完整,也被摸走了,都是不到百元的東西(當然入手的價格都是兩倍以上),因為是全新的反而覺得有點難受……原來我對於那些曾經喜歡、曾經對它有計劃、對它有憧憬的物品,是有感情的!賤價賣掉會難受的!但轉念一想: 現在的我用不到啊!放久了也是過期或脫膠,需要時再買就好了。這樣就釋懷了,被摸走也不在意了,有人要就好。

小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%E6%9C%AA%E5%91%BD%E5%90%8D沒有人能理解我的感受,我也幾乎不暴露出來。簡化一句就是:「現在的我對於消費行為感到極度的厭惡」

過去的消費造成了現在的我的困擾,我對於每天都要處理這些過往縱慾之後留下的物品感到厭煩。賣不出去,送也送不出去,賣或送出去了,還要煩惱打包寄送。箱子沒了還得去張羅箱子。有人會說,都丟掉就好了啊,幹嘛想那麼多,但我覺得這是一個機會,斷掉我消費的機會。

最近讀這本書,特別有感覺,目前已經讀到後1/4。感想略記如下:

人們面對壓力、不安,會想逃避,逃不了就發現「吃」和「消費」可以讓他們好受一點,問題雖然還在,但是被暫時地「推移了」。

下一次,類似的壓力來臨,人們會重複相同的行為,因為這方法可行、不貴且有效,再加上社會消費文化鼓勵消費、吹捧消費,同時刻意「消聲」人們應培養健康以節欲為基調的抗壓能力,讓這些聲音在主流媒體文化裡匿跡,結果就是人們走上了惡性循環:總是採用冒牌的抗壓方式,卻永遠找不到出路。

小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%E6%9C%AA%E5%91%BD%E5%90%8D只是看個新建案,D又不開心了,出門臭臉、過程緊繃、最後回到家悶著頭吃麥片當午餐。隨便他啦,既然要在目前這間房子終老,那麼老娘想敲哪裡、想釘哪裡,又為何要有顧慮呢?把門框踢壞了造成更大傷害的人,自己都不遵守自己的家規了(家規:牆壁不釘釘子,因為難拔),為何我還自做多情地遵循著?奴性?於是攤開5-6年前買的世界地圖和台灣地圖,大剌剌的給她釘上去!釘上去才覺得應該要用平頭圖釘才安全,但是在這樣拖下去大概又做不成了,管他的!就給他釘進去!痛快!大器!煥然一新!早先年總是東貼西貼,貼得牆壁一塊塊藍色膠痕,何苦啊!我真是傻啊!就這樣,5年前下單的地圖終於上牆了,我到底耽誤了多少對自己許下的承諾啊🤔🤔️。


小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因為借書很療癒。

D看著客廳小桌上立起一排從圖書館借來的書,有十多本,「妳借這麼多書,看得完嗎?」我沒有看他的表情,但不看也知道一定是皺眉頭的,聽這種問法就知道他並不想知道答案,重點在? 抱怨?,若真想知道答案,他應該問:「這些書都在講什麼?」或「妳最近在看什麼類型的書?」或「這些書帶給妳什麼新知?」。他不是這樣問的,其實他也從來沒有這樣問過,都是我腦子裡的幻影在問的: 他應該這樣問、那樣問,就不是現在這種問法:「妳看得完嗎?」。我應該也叫他一聲「爸~」,這口氣活脫脫就是我爸的口氣,質疑+不屑,問話不代表好奇,掩蓋的其實是滿滿的鄙夷。不過,我不在乎了,我就是喜歡借這麼多書,拿來翻,看個隻字片語都好,它們像是一簇又一簇的氣球,能帶我離開這個空間,到另一個世界,不管那個世界是醜是美是高是低,反正我就想去,光是看那封面和幾行字就我可以決定有沒有興趣、有沒有好奇,而好奇有益我目前的身心。更重要的是,又不花錢,這比多年前的購物癮強太多了,為什麼D你不滿足? 嗯,那是你的問題了,我也只能默默地祝福你,我們都只能在各自的修煉路上,艱難前行。
 


小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「等一個愛人 要花多少時間」

找到真正的自我 要花多長的人生

「出軌只是證明自己很孤單」(不認同)

外遇只是證明自己的懦弱和無智

兩邊都想要 卻不知要先放手

小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有人很幸福,卻沒有時間;
有人有很多時間,卻沒有幸福;
你比較想當誰? 你說你兩個都要;
那當然是最好,但是時間不是你說有就有的,可幸福卻可以由你去定義。
那麼,你要不要改答案?

小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噬罪人Ⅱ: 試煉,「對摺」
內容: 高學歷的美女婚後產下一子,精神陷入產後憂鬱,背後只有脆弱的家庭和冷漠的娘家,頻繁自殺及脫序的行為,讓手足無措的丈夫選擇自救,找了律師打離婚訴訟。女方身心失調、行為走鐘,讓男方在一審時大勝官司,女方再上訴爭取孩子的親權時又再度失蹤,丈夫心冷之際作了一個動作,二週後傳來女子的最後消息: 燒炭身亡。
感想: 一般人的善意是建立在對彼此的好感和計算後的利益上,這樣的善,像浮萍,僅是專注在自己和自己關心的人(如孩子、幫忙照顧孩子的老母),很難擴及對方或利益衝突的那人。故事中的女子,就像飛在高空中的風箏,憂鬱症讓她難以被旁人觸及,但她的心其實繫著男人的承諾。這承諾,對於女人而言,就像線與風箏,線斷了,風箏就沒了、消失了。女人病了,她不知道; 而男人的層次,看不到,他看不到他的手上的線,所以悲劇還是發生了。

如果我們行善,總是惦量著對方對我好,所以我善待對方,那算得上修煉人嗎?
同理,如果我們對孩子好,總是依他是否聽話順從為理由,那算是上是好父母嗎?

文章標籤

小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• 這篇文章限定好友觀看。
    若您是好友,登入後即可閱讀。

壽星生日這天,繼續煮飯、催孩子寫功課。有厚顏人問有沒有要慶祝,心底深處猛翻白眼:妳直接買個蛋糕就慶祝啊,還要壽星自己買蛋糕請你們嗎?

討厭生日,這一天被提起只是告訴我:這一切有多麼的荒謬、違背期望、與想像不符,根本沒有被提醒的必要性。

冷靜….不要被妒嫉心帶動了。

不是每個人都善解人意、體貼入微的,不是他們不願意,而是他們沒有這種能力。Incapibility。

那就這樣吧,反正,最近變太胖了,該收斂收斂食慾了。

小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從麻里繪到「不思考廚房」,大概是5年的時間吧,那時有1-2週是一直盯著Netflix 的整理節目看個不停、也想個不停。那時確實丟了很多東西,現在也忘了自己丟了什麼,也都是一陣一陣購物癮發作時買的,更多的是一直找不到理想物品時,在網購平台瞎撈的,像保溫瓶就是其中一個。

離題了,總之是到了這個階段:對新發明的小玩意已無懸念,還是傳統的東西好用、也耐用,同樣是透明的,塑膠製品的質感就是比不上玻璃,毋需有懸念,孩子大了、不易摔破東西也是重要因素。

網路上總是有收納達人或極簡主義的家庭,展示著清爽乾淨的居家空間,我之前相當羨慕,也幻想自己能一掃8年來累積的物品,換得長久之清爽,現在終於悟到,那是不可能的,也不值得我再費時間精神去努力,偶爾整理整理,療癒疲憊的身心倒是很不錯的,重點還是在於「只買需要的、容易斷捨離的」。很簡單的道理,竟花了點10年才領悟。 

  

小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• 這是一篇加密文章,請輸入密碼
  • 密碼提示:數字
  • 請輸入密碼: